Hello world!

Welcome to WordPress.com. This is your first post. Edit or delete it and start blogging!

張貼在 未分類 | 1 則迴響

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

#hoho# #hoho# #hoho# #hoho# #hoho# #hoho# #hoho#
#yup# #yup# 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yup# #yup#

#hoho# #hoho# #hoho# #hoho# #hoho# #hoho# #hoho#


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



[bouncerlm] 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bouncerlm]

[bouncerlm] #hehelm# #hehelm# #hehelm# #hehelm#[bouncerlm]

[bouncerlm] #hoholm# #hoholm# #hoholm# [bouncerlm]
#hohosk# #hoho2sk# #hohosk# #hoho2sk# #hohosk# #hoho2sk# #hohosk#

#yupsk# [flowerfacesk] #yupsk# 熱烈地彈琴熱烈地唱#yupsk#[flowerfacesk] #yupsk#

#cnsk# #cnsk# #cnsk# #cnsk# #cnsk# #cnsk# #cnsk#

張貼在 Personal | 17 則迴響

3.5G (WCDMA HSDPA) 流動寬頻速度解構

日前,數碼通 Smartone-Vodafone 公開指 CSL 的 21Mbps 流動寬頻速度不達標,並向多方面作出投訴 (見 eprice.com.hk 報導)。 eprice.com.hk 上隨即有不同流動網網商的用家留言,指出他們都很少達到數碼通說「70% 的業界標準」,好像沒有那間營運商能達標似的。一般用家都會想到無線網絡受覆蓋準限制,速度或有偏差,而網絡商在合約上一般亦會列明實際速度受環境情況影響。事實上還有沒有其他因素影響速度呢?

筆者現為某營運商的網絡工程師,不便評論個別營運商的網網質素,但希望在技術上介紹一下有甚麼因素會影響流動寬頻 (WCDMA HSDPA) 的下載傳輸速度。以下介紹為求簡單易明,盡量避免談及專門技術細節或專有名詞,但如讀者覺得有所不足或錯漏,歡迎留言賜教。
(註:下文「手機」泛指所有流動寬頻裝置,包括手提電話與 USB HSDPA modem)

序 – 3.5G (WCDMA HSDPA) 簡介

現時香港的 3.5G 流動寬頻網絡使用的無線電技術,是以歐洲為主力開發的 WCDMA HSDPA。WCDMA 是 3G 網絡制式的一種,能最高提供 384kbps 上下載速度。而 HSDPA 則是建基於 WCDMA 技術的附加資料傳輸制式,透過改良通訊制式及共享無線電資源等方法,將 WCDMA 的下載傳輸速度大大提高至最高 14.4Mbps,固此亦被稱為 3.5G。至於上載,則有 HSUPA (或稱為 EUL) 附加技術,將上載最高速度提升至5.76Mbps。上下載在技術層面 (即下文的第一類) 有不同的限制因素,今次集中介紹下載,將來有機會再介紹上載的情況。流動網絡包含很多環節,能影響寬頻速度的因素極之多,以下我嘗試綜合歸納為三大類:

第一類:流動網絡技術限制

1. 網絡頻寬的定義

在解構影響頻寬的因素之前,我們必需先了解網絡頻寬的定義。HSDPA 提供的 14.4Mbps 極速,或現時香港網絡支援的 7.2Mbps 極速,指的是無網網絡總頻寬,但與電腦軟件所享用的頻寬有差別。這是由於無線網絡傳送的不單是互聯網資料 (如網頁或 MSN 訊息) ,還包括無線網絡的附加資訊,用以偵測資料傳輸錯誤及對手機作出資料接收的控制,讓手機通訊能克服不穩定的無線環境。至於這些附加資訊會佔用多少頻寬,則要視乎無線環境質素以及所需要傳送的互聯網資料的狀況,難以劃一界定。參考一些大學及外地網絡營運商的實驗數據 (列表見文末補注),電腦能夠享用的頻寬大約界乎於無線網絡頻寬的 60~90%

2. 同時使用者人數 (concurrent users)

流動寬頻使用 WCDMA 無線電技術,而香港電訊管理局發牌給四間營運商都是三條 WCDMA 頻道,即是說同一間營運商的使用者就得分享這三條頻道。現時 WCDMA HSDPA 技術中的 14.4Mbps 下載極速,技術上都是說當只有一位使用者使用整條頻道 (沒有其他人使用流動寬頻或打電話) 時提供的速度。亦即是說,以香港的頻譜,在同一地方、同一時間、同一間營運商,最多有三人可以同時享有 14.4Mbps 極速。當使用者增多,大家都得分享這 14.4Mbps 速度。而至於速度是平等分享還是按條件分享 (例如按使用者等級或按使用者無線電質素),就視乎營運商的網絡設定了。

3. 使用者實際傳輸時間 (user activity factor)

上面的第一點說要分享頻寬,但實際上並非只要多人連線就需要分享頻寬,因為傳統上一般網絡使用者並非任何時間都需要傳送資料。以一個使用流動寬頻瀏覽網頁及 MSN 通訊的用家為例,他只會在下載新網頁及收發 MSN 訊息時才需要傳送檔案,其餘時間並不需要使用頻寬。流動寬頻能夠同時讓多位使用者享有寬頻連線,設計上很大程度是基於使用者雖然同時連上網絡,但是大家在不同時間使用頻寬。

user_activity_factor

以上圖為例,A 君在這十秒需要傳送檔案,隔一會 B 君需要使用兩秒,再過一會 C 君需要使用五秒,這種大家在不同時間需要頻寬的話,大家都可以取得極速,因為在上述三位使用者使用的時候,都只有一位人使用。明眼的你或許已察覺到,香港的流動寬頻使用者已經與上述「傳統使用者」有所不同,不少人都不是間歇性傳送檔案,而是長時間佔用頻寬 (如使用 BT),那麼使用者就必需分享 HSDPA 的 14.4Mbps 頻寬了。

4. 訊號接收強度與清析度 (RSCP & EcNo)

眾所周知,流動網絡訊號接收在不同地方有強弱之分,訊號較強則一般而言速度較強。WCDMA 技術裏,其實實際影響傳輸速度的,不是訊號強度 (RSCP),而是清析度 (EcNo)。如果某營運商在某使用者附近架設太多組天線,它們合計起來會提供很強的訊號,但由於這些訊號會互相干擾,最終使用者的訊號會不清析,導到速度下降。WCDMA HSDPA 需要的是使用者與某一組天線有清析的訊號,就可以有高速的傳送,多組天線重疊覆蓋反而會產生干擾,而這方面就視乎營運商在鋪設天線時能否準確控制每一組天線的覆蓋範圍,避免過份重疊。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訊號清析度是比較難去測量的,無法由一般手機中得知。這是由於訊號清析度受環境影響大,數值較為浮動,手機生產商為免消費者看見不停變化的訊號清析度而覺得奇怪,以及避免消費者誤以為是手機接收能力不穩定,所以一般手機顯示的都是強度而非清析度。

註:對於略懂 WCDMA 技術的讀者,我在此略去 CDMA 技術兩大因素 Code 及 Power。這是因為 Code 簡單而言可以包含在第一點中,user 分享 code 就是分享了頻寬,而 Power Margin 則涉及不少數式運算而不易簡述,不過歸根究底仍是與其他 user 共享及受接收強度與清析度影響。

第二類:設備功能限制

5. 手機硬件限制

如果你是精明的消費者以及喜歡留意手機資訊,相信會發現不同的 3.5G 手機所支授的下載速度都會有所有不同。由 1.8Mbps、3.6Mbps、7.2Mbps 到 10.2Mbps ,以致現時最爭議的 21Mbps 都有。這是由於 HSDPA 對硬件運算及無線收發控制要求很高,電子晶片廠商一直在研制能夠在合理運作溫度下達至高速的晶片,所以雖然網絡硬件已支援 14.4Mbps,但一般手機最高仍是 7.2Mbps,手機晶片方面廠商仍在不斷改進。所以,如果想購買高速傳輸手機,購買時不單要留意是否支援 HSDPA,還要留意所支援的速度。軟件功能亦可以影響手機傳輸速度,使用者可以多留意手機廠商網頁有沒有軟件更新,查看新軟件能否提高傳輸速度。

上面提及接收訊號強度及清析度對速度有很大影響,但其實不單止網絡商的覆蓋工程影響手機接收的訊號,手機的硬件設計亦有很大影響。現時一般消費者購買手機都會留意各式各樣的多媒體功能,很少再留意接收能力,可能一般認為手機接收技術發展已久,應該相差不大。但是,其實手機的接收天線發展日新月異,優良的設計及新開發的技術能大幅改善接收訊號的清析度,從而明顯提高傳輸速度。就算是同樣支援 7.2Mbps 的手機,如果用上新開發的天線設計,可能在有阻隔的環境仍可達至高速,但舊式天線設計的手機則可能在速度上有明顯下跌。不過,這類手機內部設計的資訊,莫說一般消費者難以得知,就算是流動網絡營運商也未必清楚,大家或許只可以依靠可信的實際測試來估計了。

6. 網絡設備限制

WCDMA 及 HSDPA 的制度雖然已制定多年,但是其技術細節有如汪洋大海,功能上亦經常有更新及補充,網絡硬件設備要充份達到要求其實不易,要到近年才真正充份支援 HSDPA 高速傳輸。雖然說已有充份支援,但只要你懂得寫程式,就會明白程式編寫總不免會有錯失 (bug)。而對於要編寫支援 WCDMA 這個極複雜制度的程式,更難以避免會有錯失,當中或許會影響傳輸速度。所有流動網絡硬件商都不斷在修正、更新及改良其網絡設備軟件,營運商亦不斷在研究及發掘需要改善的地方或問題,務求使用者真正享受高速傳輸。

第三類:營運上的限制

7. 架設天線及基站

base_station_antenna

起初第一點提及到人數對速度有很大影響,那麼其實不是只要縮小每組天線的覆蓋範圍,改為安裝更多組天線、更多基站,就可以讓更多人享受極速嗎?例如原本整座大廈都靠同一組天線作傳輸,在同一時刻最多只可以有六人享受 7.2Mbps,但如果高低層數分別用兩組天線作傳輸,那麼便不是可以讓十二人享受 7.2Mbps 嗎?理論上,這是正確的。但實際上,營運商要尋找地方架設基站,卻一點也不容易。試想想,要在你屋頂安將多支無線電天線,也不是人人都願意吧。同時,不論是租地方放置天線還是購置天線及基站,都是所費不菲的投資,營運商不可能無限量地增設。所以,營運商只能在合理及可行的程度上架設基站及天線。

註:大家會否以為手機網絡的天線藏得很密?其實只要記住它們的外貌,就會發覺香港幾乎在任何地方只要往上看都可以看見它們呢!可以參考一下這個連結裏的相片:Curious, what does a 3g antenna look like? (香港各營運商都主要使用白色,像第一幅圖片那種)

8. 骨幹網絡頻寬

無線網絡是提供手機至天線之間有無線連線,但是在基站連接到網絡主機,還是需要使用固網。傳統上營運商會向固網商租用 E1 (或 T1) 線,但每一條 E1 只能提供約 2Mbps,以一個基站安裝兩至三組天線計算,要滿足 HSDPA 需求需要很多 E1 線路。由於租大量 E1 線的成本比租光纖線還貴,所以如今每個營運商都正在更換成光纖網絡 (或已完成更換),但偏遠的地區仍然難保未有光纖到達。如果使用者正在連線的基站仍未轉用光纖,則會限制了最高可達的極速。這方面依靠營運商的投資,盡快在有光纖的地點改為光纖線,務求使用者真正在全港都可享受 HSDPA。

上述八點是筆者簡單地總結了由技術理論、軟硬件開發到實際營運上對 HSDPA 速度的限制,希望作為入門知識向有興趣的讀者略作講解。如各位對上述技術有疑問或想多作討論,可以留言交流一下! :-)

補注:
第一點所參考的論文或報告如下: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Analytical TCP Throughput Model for HSDPA
NTT DoCoMo, HSDPA Throughput Performance Using an Experimental HSDPA System
Spirent Communication, HSDPA Throughput: Do Today’s Devices Really Perform?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mproving TCP Throughput over HSDPA Networks

張貼在 電腦和網際網路 | 發表留言

最強回帶 — 六四

有聽過2009年對中國政府有6521四個大關的人,證明你對時事政治都幾關心

咁,就係時間回一回帶,回望六四


http://go47.blogspot.com/2009/03/blog-post_1356.html

 
 
六四.僻邪
 
近排城大評議會好形,攪到六四又多人講返。支聯會,要多謝佢地。

咁,都貼返篇07年寫既文,僻僻邪。

又,冇記錯既話,當年係睇度某BLOG (冇錯,就係呀邊個),慶慶地,所以先寫衣篇文。另,篇文係船山個邊搵返。

******
關於六四

1.最根本既問題係,國家應唔應該殺死一班對社會冇威脅,一班對沒有任何武力裝備既學生﹖就算對社會造成潛在威脅,國家係未經審訊之下私下殺人又係米合乎公義﹖(唔好同我講咩 公義=多數人同意既價值)。

1.2.當然,就算清場係必要,咁係米一定要殺人﹖

1.3.講完衣度,問題已經攪清楚好大部份。

2.好多廢話講到,如果唔xx就xx。

2.1. End can sometimes justify the means, but not in this case.

2.2.1.六四之後,國家更加穩定,經濟發展得更好–希望「忘記六四」既人如是說

2.2.2.六四之後,國家貪污問題更加嚴重,所以經濟發展只不過係不平衡既發展,低下階層被嚴重剝削–華叔成日咁講

2.2.3.唔支持六四,認為學生做錯,因為六四出現,導致開明領導人落台,減慢國家政治改革既發展–某中文大學歷史系學生話佢老師咁講

2.3.低能。講咁多如果,背後又有幾多實證﹖好多人講咁多因果,偏偏遺漏左中間既關係。

2.3.1.就算假設學生危害穩定,不過拉曬佢坐監米得。咁,點解要殺人﹖況且,點樣可以推論個因果﹖如果六四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我可唔可以話六四清場決定最後導致同性戀愛滋病黃色事業﹖

2.3.2.同樣,華叔講既都係過度簡化﹕六四後,經濟發展,改革開放深化,貪污機會自然增加,暴發戶出現可能性亦大增。

2.3.3.最弱智係衣點﹕一兩個「開明」領導人就可以推行政治改革﹖胡耀邦做左咁多年,最後點下場﹖所謂既中央,原來係鐵板一塊,一個人話事﹖強如鄧小平,都要靠南巡打破封鎖。又況且,所謂既開明派係經濟上開明,但係政治上又係米同樣希望改革﹖

2.4. 六四後,可以見到(而唔係亂up)既效果係﹕知識份子待遇好左(衣個係學生其中一個特別訴求,亦都反映到當時既社會狀況)、共產黨對於貪污問題較為有決心打擊;同六四可能冇直接關係,不過李鵬主政下其實人大係有改革、係改革時「開明派」更加留意改革對民間既影響(朱總為左打擊通脹,曾經多次出重手)、國企改革問題都有更多討論、中央對醫療對社會保障亦都有更多既留意、社會上「民主選舉初階」都慢慢實行、法制亦得到改革。

2.4.1.當然,上面既野部份同六四有直接關係,部份可能有關。不過,上面唔係單純地將六四同某些事既因果亂咁拉埋,又或者只係好攏統咁講「六四之後經濟發展好好」— -好多人講如果有/冇六四,就點點點時,除左點點點外,有幾多歷史理據,有幾多因果之間既過程,有幾多真係有根據﹖

2.5.我地唔係歷史學家,普通人亦都未必需要理解複雜既政治問題。不過,關於六四,最重要既始終係,「公義」、良知問題。

2.6.況且,就算六四有某些影響都好,咁又點﹖重點係,有人為左民主/某些理想犧牲,有人做左錯誤既決定。明白衣點,確定衣點,對好多人黎講已經足夠。

2.7.諗起李敖成日quote史達林個句﹕One death is a tragedy; a million is a statistic.

3.當然,語言本身就係對世界既簡化詮釋;作為一個團體,我亦都明白華叔因為「戰鬥」理由,所以係集會上、報紙文章上會將事情簡化。

3.1.不過,重要既係,當我地話「六四後大陸經濟發展」之類既論述時,我地要明白背後所涉及既價值、理據,而非只是下意識地同意其他人所講既說話。

3.2.我一向強調,一個人,可以冇思想,可以唔關心政治,唔關心社會,唔關心歷史。不過,最可悲既係,不經思考,盲目認同其他人觀點而作出表態–特別係於六四此等大事大非既道德問題上。

4.所以,其實我討厭集會,對集會上過度簡化既論述,過份英雄化既陳詞感到納悶。不過,近年都去集會,因為,除了應該表態外,亦相信某些事需要表態,需要透過集體、透過儀式化去展示、去鞏固力量。

5.關於學生,我非常討厭所有關於 猜測學生用意既說法;對於有人用學運份子九十年代既表現黎到否定學運,更加反感。

5.1.套用李敖於北京法源寺中對唯心論的論述﹕

剛才我說過,判定善的真偽,要從一個人做出來的看,而不是想出來的說出來的看。這個標准,也許不理想,可是它很客觀。你口口聲聲要問一個人本來的心跡,你懸格太高了,人是多么复雜的動物,他的心跡又多么复雜,人的心跡,不是那么單純的,也不是非善即惡的,事實上,它是善惡混合的、善惡共處的,有好的、有坏的、有明的、有暗的、有高的、有低的、有為人的、有為我的。而這些好坏明暗高低人我的對立,在一個人心跡里,也不一定是對立狀態,而是混成一團狀態,連他自己也弄不太清楚。心跡既是這么不可捉摸的抽象標准,你怎么能用這种標准來評定他存心善、還是存心不善不惡、還是存心惡、還是有心為善呢?心跡狀態是一團亂麻,是他本人和別人都難分得一清二楚的啊。所以,我的辦法是回過頭來,以做出來的做標准,來知人論世、來以實踐檢驗真理。我的標准也許比較寬,寬得把你所指的存心為善以外的三類——就是存心不善不惡、有心為善、甚至是存心惡的三類都包括進去了,只要這四類都有善行表現出來,不管是有意的無意的好意的惡意的,只要有善行,一律加以肯定。

5.2.一個人行事動機,可以有千萬理由;縱使相信「唯心論」,要以「心」論人,我地都應該以大方向而論。六四中,學生大方向是爭取民主,反腐敗,反官倒,再加其他民生訴求。由大方向而論,有人可以批評﹖

5.3.當然,更加重點的是﹕部份學生最後的確係不公義既環境下犧牲。

5.4.至於批評學運份子九十年代表現,唯一可以說﹕在評價六四時學生表現,理應用學生當時的表現評價;況且,你願意和學生係六四當晚交換位置﹖又況且,一日聖人,終生也要為聖人﹖

6.當然,今日明報有人講到「現實」問題。咁唯一想講既係﹕無錯,現實係現實,六四未必可以(係短時間內)平反。不過,平唔平反,同悼唔悼念有咩關係﹖況且,純粹表達希望平反六四,純粹以最「舒服」既形式每年表態,又需要考慮「現實」﹖

7.最後,衣個世界有好多既不幸。

7.1.係討論海嘯時,我都講過,我地唔應該「捐完錢贖完罪就安樂曬」,只係消費對海嘯既同情;相反,真係同情既話,我地應該要更加關心世界。

7.2.關於六四,都有人講類似既野。

7.3.不過,六四同其他不幸唔同。六四唔係天災,唔係「不可避免」,唔係「不涉及道德因素、社會公義」;六四亦都唔係外國發生既事,而係好多香港人切身處地參與既事。當然,你話人係自私係咩都好。不過,我地既關心有限,有優次。

7.4.正如,係報導空難新聞時,香港新聞會報導有冇香港人出事,而唔會詳細同你講有冇岡果人出事一樣。當然,要為爭論而爭論,自便。

8.最後,關於所有歷史自有公論之類既說詞,可以食屎﹕問緊你,你講咩公論﹖

9.至於咩放眼未來,唔應該背負歷史包袱既講法,我就會話,冇過去,邊有未來;唔應該背負歷史,咁我欠你債,係米唔駛還﹖所謂既歷史包袱,其實係社會公義–當然,有人會認為,社會冇公義,又或者公義冇價值。

9.1.當然,所有野都係trade-off。為左某些野,我地要求既「公義標準」可能會降低。不過,背負六四衣個「包袱」,又要有幾大承擔﹖提多兩句六四,支聯會唔解散,你就會冇東江水飲﹖

10.講完。

張貼在 新聞與政治 | 發表留言

基督不丟石頭/文﹕梁文道

http://www.mingpaonews.com/20090207/msa.htm


基督不丟石頭/文﹕梁文道

2009年2月7日

【明報專訊】恩福堂的蘇穎智牧師認為如果在《家暴條例》加入保障同居同志的條文,會造成「愛滋病增加」,大學生畢業後當「性奴」,甚至成為「養鴨一族」等種種惡果。他是一位基督徒。黃毓民議員在網上電台狠批蘇牧師「是癲的」,「變成了拉登」。他同樣也是一位基督徒。基督徒並不是鐵板一塊,圍繞?《家暴條例》的爭論自然也不是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之間的鬥爭。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某種右翼分子儼然成了主流基督教的代言人,他們又為什麼能夠如此順利地把在美國用過的那一套戰鬥語言順利移至香港。

曾被《時代》雜誌譽為「美國最好神學家」的郝華斯(Stanley Hauerwas)並不是一個激進派。多年以來,他從不放棄重建教會美德的努力,是當今神學界裏最具分量的倫理學家之一。雖然在許多思想更開放的神學家眼中,他顯得有點保守,但是他也曾在〈同志友誼﹕天主教道德哲學的一個思想實驗〉一文中如是說﹕「說到底,性並不是那麼有趣,更不是一個足以渲染我們所有行為的決定性特質。同志就和所有其他人一樣,除了是同志之外,還有很多更重要的事要做。正是出於這個理由,我抗拒『同性慾』這種說法」。他又用一對收養子女、一心信主的虔誠女同志為例﹕「他們並不淫亂,他們分享的親密關係使得他們能為教會社群的利益而更好地生活……我看不出為什麼我們不能把這種關係視為基督教意義上的婚姻……憑什麼可以不認可我所描述的這對女子呢?」

什麼是「為教會社群的利益而更好地生活」呢?基督徒到底應該建立一個怎麼樣的社群,他們的生活又該為哪一種利益而服務呢?

翻開四福音書,今天的信徒一定會很驚訝,耶穌原來極少談論使得他們如此困擾的性問題。在《約翰福音》裏面,耶穌甚至還和一個結過好幾次婚的撒馬利亞女子私下聊天。在那個年代,一個女人嫁過幾次人是不光彩的,她的性經歷是可恥的;一個撒馬利亞人普遍被認為是「生活作風」不好的;而一名如耶穌這般的猶太聖者要是和一個女人單獨說話更是很容易變成一樁醜聞。然而,他的門徒很震驚,因為耶蘇不只沒有指摘這名女子的過往,甚至還親自祝福她!

耶穌基督最讚賞的美德不是嚴守貞潔等種種行為守則,而是仁慈、寬恕與正義(我突然想起蘇穎智牧師那一句「要立法令他們(同志)不受傷害,無可能!」)。要進入天堂那道窄門,靠的不是依從法利賽人(當年的猶太教基要派)的指引,而是善待異鄉來的陌生人,把食物分給無助的飢民,邀請無家可歸者到自己家裏作客,在強權之下保護受壓迫受歧視的窮苦大眾。每次讀到福音書裏的這些信息,我都會感到一種深沉的感動。即使不是教徒,也不能不折服於耶穌基督的勇氣與大愛。既然連神子都能為他所愛的罪人流血,我們又怎能不為我們最小的兄弟去做最簡單的事呢?比如說不要讓他們受到傷害。

右翼教會的問題:

錯誤解讀基督信仰

美國和香港的右派教會在道德議題上的最大特點,就是把它全部收縮窄化到性上面,似乎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公開集體行動的理由。電視上有露點鏡頭,他們投訴;同志要求平權,他們就上街。但我卻從未見過「明光社」投訴報章醜化新移民,也從未見過教會為了增加綜援金額而發動信徒去包圍立法會。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我讀的福音和他們的不一樣嗎?難道歧視新移民與少數族裔不是一個道德問題嗎?難道同志的罪惡要比一個漠視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社會還要深重嗎?

郝華斯又在〈為什麼同志在道德上要比基督徒優越〉(Why Gays (as a Group) Are Morally Superior to Christians (as a Group))一文中指出,歧視同志源自當代基督徒生活中的道德紊亂。「譴責同志掩蓋了我們生活中的事實。所以在道德上對同志說『不』就變成了我們真的相信些什麼的必要象徵。」「我們生活中的事實」就是官商勾結之下的巧取豪奪,自然環境的極速惡化,以及貧窮現象的不斷擴大。

不要搞錯,我可沒說右翼基督徒都很沒良心。恰恰相反,每逢天災人禍,教會的保守派信徒都為善不落人後。根據一些調查顯示,他們平日捐獻的金額比例甚至要比許多悲天憫人的左派還多。問題只是他們往往把耶穌當年最不滿的道德問題看成是一種私人範圍的事,而今日社會普遍認為是私人範圍的性問題,在他們眼中卻是公共生活的危機。這不是基督信仰的本質傾向,而是美國右翼傳統解讀出來的特殊版本。結合了經濟上美式放任自由主義的思路,美國福音派教會一向以為貧窮問題是個人的責任,與社會再分配的機制無關,更不是政府的義務。所以他們絕對不會為了窮人展開結構性的政治行動,只能憑藉自己的憐憫心去捐錢當義工。

克魯曼 (Paul Krugman)在《一個自由主義者的良心》裏,更曾舉過好幾個例子說明美國右翼一直用宗教議題,驅使底層勞工支持明明對他們不利的政策。雖然一個候選人寬免大企業稅項的主張會削弱基層所能得到的福利,但是那些基層還是把票投給了他,因為他攻擊對手贊成同性婚姻。於是,右翼政治力量便與保守派基督教會形成了穩固的神聖同盟,以片面的宗教教條掩護政治經濟學的某種意識形態,並且愈演愈烈,使得信徒們看不見街頭上歷歷在目的社會不公,卻把?笫間事變成危及國家前途的頭等大事。

這套美式論述之所以能夠順利嫁接到此,是因為香港本來就有新自由主義的豐厚土壤。在殖民傳統「大市場、小政府」的管治共識底下,香港人一向強調自力更生,將貧困看成是個人的不幸甚至人格的缺陷,絕不輕易地把責任往社會頭上推,更不會將它看成是社會整體的道德淪喪。因此香港也就絕對有本錢醞釀出安徒先生所說的美式「文化戰爭」,把道德熱情全部投注到同志受不受承認,傳媒有沒有教壞小孩這些事情上了。

諷刺的是,美國右翼教會多年來維護「家庭價值」,力拒同志歪風的侵入,可是美國的離婚率卻總是居高不下。他們覺得這實在是末日將臨,還得再加把勁才行,因此羅賓遜 (Pat Robertson)牧師等人才會把話說得愈來愈狠,用「接受同性戀是基督信仰衰亡的最後一步」之類的警示威脅大家。可是,正如美國評論家卡拉漢 (David Callahan)所說的﹕「離婚是市場個人主義與消費文化的完美表現。為什麼要和一個不能總是運作良好的產品黏在一起?如果有更新、更好,也更年輕的版本,又何必守住10年前的老款式呢?」(見《The Moral Center》)。換句話說,假如「傳統道德」真的正在衰亡,禍首並不是什麼「性錯誤」,而是那套孕育右翼宗教文化的意識形態;以及貪婪,那種促成了金融風暴的貪婪。難道你不知道嗎?那群用百萬美元裝修自己辦公室的華爾街精英並不乏自命堅信的「重生」基督徒。

梁文道 文化評論人

張貼在 新聞與政治 | 發表留言

低B 學唱歌系列 (Singing For Dummies)

高登連載中
 
 
 把聲點入咪D
前幾堂既野都搞掂既話
係時候講下點先可以令把聲入咪d喇

渣MIC O係好多人眼中好似好簡單
其實都好影響你出黎把聲係點
就好似篤波支CUE 咁,除左自身技巧要好,點渣都係好重要
把聲夠唔夠圓,夠唔夠清,入唔入咪,立唔立體
呢個空間既彈性控制,都係一個技巧#yup#

我同咁多人唱k 咁耐,留意到幾樣野,

第一, 渣得太高,直頭去到收音位既底部(即係個球體既南半球)
第二, 距離支MIC 太近,直頭係痴住個MIC頭
第三, 成支MIC 掉轉渣,即係個MIC 尾仲高過個MIC 頭

其實最理想既渣MIC 位就係O係佢個開關制度
太前既話就會影響收音既效果,尤其是渣到去MIC 頭既位置,大忌
出黎把聲會變到好萌
太後又唔能夠好彈性咁拉MIC

而個口同個MIC 頭既最理想距離,就係大約一個手指位咁遠
當然呢個唔係絕對,要視乎返當時既音量黎拉MIC
個距離要點就要你自己領略喇,個個人都唔同
又有時有D 歌要陰聲細氣D 既,咁又要拉返近少少
但記住又唔好近到痴住個咀
一黎你個口又郁得唔好,把聲出黎冇立體感,好似焗住咁#ng#
二黎又噴到成支MIC 都口水,勁核突xx(

跟住就係最影響入MIC 喇
就係位置
好多人會將個MIC 頭放到同個口成水平線
其實咁樣反而唔入MIC
以一個手指位距離計,個MIC 頭位置應該會O係你下巴左右
支MIC 以水平45度角咁渣
就係最FIT 既距離
即係個口,MIC頭,MIC 尾呢三個點成45度角
就係最入MIC
呢樣比較容易同埋快D見到成效
各位巴打可以試下#yup#


 
認識丹田
聽人講既多, 識用既人少
要知道唱歌其實係氣息與共嗚既混合
先講講丹田既位置
要知道自己吸氣係咪入左丹田
就試下吸左啖氣之後…係咪肚臍對落兩吋左右既位置漲起
最容易既方法
就係將個人躺平..全身放鬆
用鼻深深吸一啖氣,到頂時摸下..感受下個位置
多數都係最漲個位
控制丹田
識得吸入丹田, 但唔識控制一樣冇用
其實一d 都唔抽象
只要想像下你屙屎要谷d 屎出黎o個陣
用左邊度既力..就係邊度用力黎壓住丹田
由於流行曲一句多數都要一啖氣壓兩三轉丹田
以及嚴重影響夠唔夠氣拉長尾音
所以控制丹田係唱功中最最基本既一部份
練習方法
放鬆全身…包括咽喉等
靜而慢咁吸氣入丹田
到頂時就壓住個丹田..keep 住大約30 秒左右
再慢呼返出黎..每set 大約做5次左右
通常都會開始覺得暈暈地同小腹酸酸地咁
咁就代表你做岩左喇
間中練下,一定會令唱歌時共嗚更加穩定
下次再打共嗚

 
共嗚腔

如果搞掂左丹田氣..就係時候講下共嗚腔

使用共嗚腔其實都好簡單,將條丹田氣壓住之後,就將佢帶去唔同既共嗚位置去發音
最最常見,就係你打喊露o個陣發出既聲音,正正就係最常見既口腔共嗚,而共嗚腔
最常用係有三種

胸腔共嗚–主宰低音音域既位置
共嗚位置:心口對上少少大約係支氣管既位置

口腔共嗚–控制中音音域
共嗚位置:下顎至喉腔位置

頭腔共嗚—控制中高音音域
共嗚位置:鼻腔至近眉心位置

你會發覺個key 越高..共嗚腔位置就越高,所以唔容易搞亂。
當然再有更加高既key 發共嗚方法,但唔係一般人可以去到
例如純咽音既Vitas,混合咽喉腔既張雨生
對一個冇正式學唱歌既人..千萬唔好亂試,呢兩種高音除左要後生努力,
仲好講天份,如果冇好好既氣息轉換既根基,好容易就唱壞把聲,切記!

共嗚腔其實係好難o係字面上就教得到你點去唱,
最好既方法就係自己去實踐,感受
下意識去指令自己用邊個位做共嗚
我學o個陣就係教用呢個方法試

Do me so do” me so do ←以呢個音階黎感受
吸氣,收丹田,放鬆喉嚨,口型要笑口:D ,就 Yi Yi Yi Yi Yi Yi Yi 咁試
每一ROUND 再升多一個KEY
好快就可以搵到晒所有既共嗚位,
特別留意
當去到高音位,唔係要抬起頭,而係要張個口擴得更大

要做到共嗚,唯一既要訣,就係放鬆喉嚨,緊記


 
震音

點解要震音?

其實震音係拉長尾音既修飾,如果尾音太直,出黎既效果都唔會好聽
但好多人會有個錯覺,震音勁 = 唱功勁
呢樣完全係錯,正如我岩岩講,其實震音只不過係拉長尾音既修飾,
要睇唱功,仲要講求好多野..咬字,感情舖排,轉音等等等等
過度既震音反而會令一首歌失去左感覺,失去平衡,
正如我之前都有講,唱歌…自然就係最好聽

震音法

其實震音都分兩個方法:喉音震同丹田震

喉音震:好多pop music 都係喉音震多,其實一D 都唔難
講白D 只不過係丹田氣差唔多用盡時既一種抖音
人人都可以做得到…感覺就好似喉核上少少有舊肉o係度陣
令到出黎既聲線有震動既效果
相信有用到腹式呼吸唱歌既巴打都一定會體會過呢樣野

丹田震:呢個就真係進階d 既震音,
呢種震音最常見既就係唱Opera ,Classical o個一種
利用丹田既一收一放去帶動一強一弱既力度
所以你會見唱Classical 既人唱親都會個頭會郁甚至連個人都會郁
不過呢個十分之難,建議真係控制丹田有返咁上下功力既人先玩
因為要用好多好多好多氣去support
冇練過丹田既人根本冇可能做得到

其實震音仲分快震同慢震,不過唔詳細講,原理一樣
只係用o係唔同既歌曲上面
快歌就用快震
抒情歌用慢震
就係咁簡單

題外話 : 我就黎出糧,有冇巴打有興趣出黎唱k 大家研究下
我知高登好多人都好有實力
我好想學下野#adore#
我預計大約5~6個人

 

張貼在 Music | 發表留言

沈旭暉﹕香港「威尼斯化」的未來 — 2008年10月20日

From 明報

【明報專訊】曾幾何時,山西平遙是中國金融中心,佔有全國一半票號,但始終發展不了其他產業,到了20世紀,就被上海取代,剩下一堆沒有多少人看的遺蹟,直到出現電視劇《匯通天下》。威尼斯曾是全球金融中心,但自從它的地緣政治角色終結,就徹底退出歷史舞台,變成遊客的寵兒。繼而興起的阿姆斯特丹也是金融中心,至今它的交易所還熱熱鬧鬧的吵吵賣賣,徒具形式,但也不再具有全球、乃至區域影響力。可以說,它們和全盛時的視野相比,今天已一面倒本土化,失去了全球在地化 (Glocalization)的神采,儘管這不一定是原意。香港,又如何﹖儘管我們不能從施政報告得到香港與世界融合的遠景,但按現在的宏觀政治發展推論,香港「威尼斯化」的未來,似乎並不遙遠﹕
 
威尼斯化的未來香港﹖
 
●正如不少學者擔心,香港的經濟發展向內地一邊倒時,自身的相對優勢也愈來愈少﹔當內地其他城市完全掌握香港的軟件資源,香港就不可能重新連接國際網絡。這現象現在已頗明顯,起碼香港經濟單邊化是鄰近經濟體的共同觀感。筆者就「亞洲國際都會」的國際認受做了不少研究,基本上,從未聽過外國人知道它究竟是什麼,他們只知道香港不再是什麼,正如威尼斯今天連「地中海國際都會」也不是。
 
●當政府只重視短期民意,變成消極回應的政府,自然會將拓展不具備即時效益的國際關係、涉外議題,放至最後次序。更謹慎的政府甚至會為免麻煩,而主動將《基本法》賦予的不涉及主權、外交的涉外關係權讓予中央,令其他國家不再重視香港。筆者曾與澳洲駐港前領事傾談,她認為駐港期間是一生最無聊的時刻,後來終於難奈寂寞,要求調去斐濟群島,在那裏果然有所發揮。
 
● 難發揮的不只是駐港外國人﹔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發展個人涉外聯繫,在目前政治生態下,亦同樣難以應用於社會。例如李柱銘的美國網絡,應是全港的重要無形資產,假如在私人公司,這足以被量化為天文數字的資本,但特區政府(和他的政黨)基於政治正確的認知,往往不懂如何為己所用。又如梁振英提出的「內部外交」,多少保存了香港作為非國家個體的身價,但因為他的愛國背景,始終無人認真跟進上述提議。這類自我監察,未來可能更自律,比威尼斯共和國覆亡後的「天然自律」更可惜。
 
●在目前教育制度下,下一代英語必然愈來愈退步,普通話程度固然進步了,但中文根底依然難以趕上內地和台灣人。當中國經濟成為霸權,連帶內地普通話也成為語言霸權,屆時,港人無論在內地還是海外,相對競爭力都會愈來愈弱,語言會成為內地或外國人和香港交流的無形障礙。須知威尼斯終成威尼斯,語言也是原因之一。
 
●不用多久,基於全球化的便捷人口流動,到了下一代的傳統香港精英,在感情以外,不容易找到留在香港工作的理由。就是在現在,不用說在海外,長駐北京上海的香港朋友也愈來愈多,他們不但包括金融從業員和專業人士,也包括充滿批判的文化人、創作人和社運人。屆時,香港距「威尼斯化」就不遠了。假如這就是香港,當特首和一個美國小鎮長,有什麼分別﹖
 
說到這裏,好像還是很抽象。其實,我們不妨參考一個名叫「全球在地論壇」(Glocal Forum)的國際民間組織的7點綱領。這組織目標是推廣城市間的國際交流合作,總部設在意大利羅馬,不少活動像城市外交計劃、國際青年全球在地化議會等都十分有趣,我們可以將其下列綱領,看成是本土社會維持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方案﹕
 
一、強調城市(而不是主權國家)在國際關係的核心角色。這是因為城市相對容易聯繫個體和海外,而毋須過渡涉及主權的政治考量。
 
二、增加不同本土社區的政治能量,從而讓它們與其他本土社區及全球資源接軌。這是「由下而外」(而不是由下而上)的實驗,相信本土動力整合後,組織和精英不必一定向上爬,也可以向外拓展。
 
三、為本土社區提供全球資源,來得到社會和民主的改善。當然,在國家層面,這得有防止政治滲透的機制監控,但原則上,這是讓本土和全球視野結構掛鹇的設計。
 
四、通過跨國企業和機構,鼓勵本土社區年輕人參與國際和平和發展計劃。這是通過正面、務實的國際接觸,來讓下一代超越本土視野﹔但由於他們代表本土,又會同時顧及國際視野在本土的應用。
 
五、向國際網絡派出更多本土青年代表,從而草擬同時適用於本土和國際議題的可持續發展政策。價值同上。
 
六、提供更多發展機會予年輕人,讓們參加本土和世界的社區和機構。也就是主動向聯合國、國際NGO或國際金融機構等爭取本土名額,無論是當全職僱員還是青年義工。
 
七、通過製造公營和私營機構的伙伴計劃,發展可推廣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性活動」。這其實是為本土青年連接國際視野提供經濟誘因。
 
這並非筆者草擬的,而是國際社會現存的智慧,但假如這能成為香港的國際關係宣言草稿,為政府、商界和民間共同接受,筆者會十分欣慰。當然,這些綱領看來還是有點虛,而且知易行難,但以整個城市之力確立全球在地化的遠景,起碼是防止威尼斯化所必需的。
 
需要超越本土政治的國際研究
 
教人不安的是,現在似乎沒有誰有既得利益,去扭轉上述情,因為無論是香港政府還是政黨、商界還是社會,都需要面對更「微觀」的挑戰。能稍作傳訊的,目前也許只有在民間。我們需要超越本土政治的國際研究,才能同時向不同社會持份人不斷推動,以期它們分別出現參與國際事務的對口單位,否則,又是當局者迷了。假如有一天,香港連國際關係研究也容納不了,談論國際視野必須予以本土化處理,這和唐人街,有什麼分別﹖當大家都在討論究竟應轉移基地,還是當快樂的威尼斯人,當局者又如何取捨﹖當然,有心人會繼續在其位在本土推動全球在地化,但正如梁文道所言,多和內地或國際受眾溝通,參與那裏的經濟社會文化,再讓其反射回香港,價值,也許還要大些。
 
沈旭暉
 

 
延伸閱讀
 
◆Glocal Forum 網頁(www.glocalforum.org)
 
◆Neil Brenner, "Global Cities, Glocal States: State Re-scaling and the Remaking of Urban Governa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hD Thesis, 1999)
張貼在 經濟及投資 | 發表留言

10分鐘讓你全面瞭解當前世界金融危機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杆”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杆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在眾多的金融危機分析文章中,始終沒有看到對這些問題的簡單明瞭的解釋。本文試圖通過自己的理解為這些問題提供一個答案,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杆。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杆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杆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 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CDS合同。由於杠杆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運行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杆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杆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淨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 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 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上面 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 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 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杆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 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遊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 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張貼在 經濟及投資 | 2 則迴響

貧窮.左右.不是鬥慘

From On Goethe:

 
以下唔係傳聞。

今年年初上年年尾,無線阿姐及「一百萬人」入面某位浮誇女藝員(我一集都冇睇過,所以唔知位阿姐係米咁浮),去完天水圍做戶外節目後發現貧窮問題真係非常嚴重。所以,搵埋社福界代表,坐低睇下有咩可以做。

兩位阿姐開頭諗住攪個一take過節目,引起社會關注。不過,社福界代表認為類似節目唔可以令社會了解貧窮問題,唔可以令社會反思。所以,傾左好耐,最後出現衣個節目。

****
社福界代表唔鐘意宣傳。

所以,我幫佢宣傳。

當然,我都係近排先知佢有份提出衣個節目概念。

亦當然,所以,唔怪知得,之前有報導話,候任特首參選人梁生搵社福界代表討論過最低工資問題。

又當然,閒姐係個論壇節目既表現,一如以往地,真係好黑我憎。

****
關於個節目,我一集都冇睇過。

唯一睇過既係,先頭個論壇最尾30分鐘。

****
論壇入面,閒姐同其他人講既,可以不理。

不過,社福界代表講左下面幾樣野。

「貧窮問題,不是鬥慘,而是公義問題。在香港自稱現代化的城市,為甚麼仍有一大部份人面對貧窮,被主流隔離﹖」

「當有數十萬人面對貧窮,貧窮就不是個人的問題,而是制度上的問題。」

「現時政府面對貧窮,是以個案模式處理。政府只係給予服務,不過階層流動嚴重不足,政府並未由制度上改善貧窮問題。」

「以往既貧窮家庭,可以穿膠花,可以係街邊賣花生。膠花,我都穿過。不過,而家冇膠花穿,你出街賣花生會比人拉。」

****
有人會批評福利主義,會批評社福界代表好多主張,會批評個節目。

不過,佢上面衣幾點,並非閒姐,又或社會上好多犬儒、自稱自由市場擁護者所察覺。

特別係,下面兩句。

「貧窮問題,不是鬥慘。」

所有抽水尊貴或學者,可以收皮。甚至係,聽人講個節目前幾集本身,其實都可以收皮。

「在香港自稱現代化的城市,為甚麼仍有一大部份人被主流隔離﹖」

所有自稱自由市場擁護者,認為香港人只要自強不息就可以脫貧既人,又點樣同個幾十萬人講「自強不息」既道理﹖

****
當然,社福界代表提出,政府所謂扶貧政策只等同於提供服務衣一點,其實真係令人尊重。

唔好講佢衣句說話既insight。佢衣句說話,證明佢係一個正人君子–衣個,應該係我對一個人最高既評價。

特別,個位係一個政治人。

****
提供服務有咩問題﹖

提供服務,政府有錢駛,官僚會happy。

提供服務,市民即時見到效果,人人開心。

提供服務,仲證明你「做到野」。

所以,佢講得出「提供服務並不足夠」時,應該令人尊重。

****
關於自強不息,自食其力。

自強不息,係香港其中一個最難明既謎思。

另一個係,泛民破壞香港。

****
點解香港人要自強不息,要自食其力﹖

我係單親母親,有兩個八歲以下既小朋友,咁點解我唔可以扲綜援,全職照顧小朋友﹖點解,你一定要我出去做野唔理個仔﹖

我做地盤,而家香港冇工程,返大陸唔夠人平,香港有成家要養,搵保安都搵唔到,咁仲可以點自強不息﹖

****
更加根本既問題係,扲福利有咩問題﹖

扲福利,本質上同我左研究右研究點樣避稅,我見到政府退差餉退稅就一定要扲,甚至乎我有錢都要去公立醫院做手術,有錢又要住公屋,又有咩分別﹖

大家,都係於再分配制度下「最大化」自己既利益–相比起真係有需要時扲綜援個批人,避稅又或者覺得政府有錢就要退稅比自己,咁後者唔係更加「過份」﹖

我地會認為扲綜援既人唔肯自食其力。所有人係香港都有工作機會,係佢地唔爭取,唔努力工作。同樣地,我地認為避稅係財技,政府退稅係應份,減紅酒稅令我飲紅酒更加平,其實更加「唔肯自食其力」。

當然,其實,我會話,大家都係扲福利,係度最大化自己既利益,大家既行為無分比此。

****
如果香港人要自強不息自食其力,扲綜援係有罪,咁同樣邏輯,我地係米贊成 電子道路收費,徵收膠袋稅,醫療收費用者自付﹖

背後既邏輯,同樣係要 有收獲,就要 有付出。或,冇付出,就唔可以有收獲。

如果我地唔相信以上既「掛勾邏輯」,認同政府應該要為需要既市民提供福利,咁點解綜援會比其他福利更加「醜惡」﹖

背後係米,我納稅多,所以,可以有更多福利﹖

****
所謂既福利,所謂既政府功能,其實隱含社會再分配既意思。

所謂既社會再分配,係涉及公義。

去到公義,我地走進john rawls既角度。

當中,涉及制度。

****
假若你而家即刻死亡,並有機會變身成為社會上任何階層任何一個人,咁你會選舉一種點樣既福利制度﹖

你會唔會再相信只要自強不息,就已經足夠﹖

你會唔會再講,我住深水步板間房,阿爸阿媽每日返十二個鐘賺7千蚊,3千蚊交左租,之後我都仲一定會自覺努力讀書,可以自強不息,可以同其他同學有同樣機會升學讀大學﹖

機會,一定有,你話自己訓街都可以自學成材。

不過,而家講既係,平等起始,平等向上流動既機會。

另一個例子。

你變身成為一個新移民,路都唔識多條,咁你會唔會話,我可以搵到份工,湊得大個仔,完全唔駛靠公援﹖

****
最後,唔好理「一百萬人」有冇完全違反社福界代表既原意,又或者個節目本身其實係米一場show。

重點係,節目出現以前,真係有人唔相信香港有班人可以咁窮。

節目出現以前,社會亦唔見有太多既討論。

起碼,節目出街,候任特手參選人梁生都會出黎做show表態。

無論你同唔同意最低工資都好。起碼,個節目真係做到d野。

****
嗯,我仲未癲到唔撈走去幫佢。

所以,幫佢賣廣告算。

張貼在 新聞與政治 | 發表留言

分手總要在雨天

 
From On Goethe:
 

分手總要在雨天
 
今天早上,下著毛毛細雨。走在街頭,衣衫被雨點沾濕。望見眼前街道,彷彿看見我們初次見面的情景。

記得那是炎熱的夏天。

在太陽下,我看見你倚在欄杆,手拿著托爾斯泰的小說,眼光望向遠方。知道嗎,在那一刻,我想起某首流行曲。

「我從不相信天使的存在
但看見你 我開始懷疑這是否真實

如果我相信真有天使
我會呼喚他們走到你的身邊看守你

到那時 他們會為你點起燭光
燃亮你要走的路

就像上帝那樣踏著恩典與愛一樣
帶領你走到我的懷裡」

在那些日子,我們經過喜樂,走過苦難,我們跨過所有障礙,走到現在。

不過,生有時,死有時,分手有時。

這就是命運。

或許,在未來的某天,我們可能會再次相遇,再次給對方機會。

  

親愛的國航呀﹗今日分手,不是因為高油價,不是因為大行調低評級,不是因為最新營運數據比預期差﹗不是因為我愛你不夠﹗只是,我要給上電一個機會。相信我,我一定會再次回到你的身邊﹗

***
冇錯,睇得衣度三四年以上,都知衣個係「再見可樂 投向檸七」既續集﹗

又,如果有任何少女睇到衣個post既上半部份而有心跳的感覺既話,歡迎留言話比本人聽﹗

 

 
後記:我都中左”冧把降”!六成呀!戰狠呀!快快成長吧。我不會為了學樓上那些人般,因一些小事而跟你分離的﹗
張貼在 經濟及投資 | 發表留言